您的位置:新化在线 - 历史人文 - 人物春秋 - 正文
首页 | 新化卫星地图 | 对本站的建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琨屈贬施南与乾隆《七绝》

来源/作者:新化在线 录入:新化在线
2011/8/25 7:30:21 浏览:正在载入...

  杨琨先生是湖南新化县人,前清翰林,是当时引以为荣的人物。

  1937年,我在新化县城毕家巷袁氏宗祠的私塾读书。塾师袁先生60岁,是清末秀才,熟悉地方掌故。据他说新化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建县,经元、明入清,又经顺治、康熙至雍正十年,科举考试从没出过翰林。雍正十一年春,家境贫寒的杨琨以举人身份赶往北京参加礼部会试,居然考上贡士。紧接着参加殿试,中了三甲第150名进士,然后又以进士身份参加保和殿朝考,名列前茅,授职翰林院庶吉士。是他,成为县里踏进翰林院大门的第一个人。

  然而,杨琨点翰林之后没几年就传来恶讯,他被贬出北京,在外当知府助手通判,不久就死在任上。起因是一天晚上外出,他在轿前挂上翰林院灯笼,被乾隆皇帝遇上,认为他招摇过市。第二天拿一篇生僻碑文给他看一遍,要他默写出来。他默写了,无意把原文中的“翁仲”(石雕巨人)写成“仲翁”。乾隆于是批示他一首《七绝》:

  翁仲如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工。
  从今不许归林翰,贬去江南作判通。

  古今职官有没有“判通”呢?没有。是乾隆促狭,故意把三句末尾二字颠倒罢了。

  1983年,我在娄底师专任中文系主任,到长沙参加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整理古籍会议,接受了点校新化县邓湘皋先生《沅湘耆旧集》的任务。该集有《杨琨小传》和诗。杨琨被贬为通判竟是事实。只是贬地不是泛泛的江南,而是具体的湖北省施南府。联系以前所闻,乾隆《七绝》看来并非虚构,确为杨而写。光绪《湖南通志·国朝人物》亦有杨的传记。综合两传,改写如下:

  杨琨字玉似,一字季友,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举人,十一年癸酉科进士。选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进行馆选。当时馆选例需保举,而是时湖南惟茶陵州彭维新尚书在朝,琨足迹未及其门,故散馆举行甄别考试不及格,未能留馆充当翰林院正式官员如编修、检讨等,只能调离翰林院,改礼部仪制司主事。到职后又忤堂官(礼部尚书),降光禄寺署正(《通志》作署丞,是副职)。久之,出为施南府通判,卒于任。

  两传都没提乾隆《七绝》,当然是有所忌讳,但字里行间都对他充满了赞许、敬佩、惋惜和同情,与《七绝》第二句针锋相对。

  乾隆故事,民间传说很多,但多为虚构。杨琨因笔误而被乾隆贬职一说是否为有其实呢?为此,我查了《四库全书》乾隆登基后十年诗,竟然没有。再查钱仲联《清诗纪事》中《乾隆朝卷》终于查到。出处有二,抄录于下:

  易宗夔《新世说·排调》:乾隆时某词臣奉敕撰墓志铭,误将“翁仲”二字倒置,坐降通判。濒行,高宗为赋一绝云云,盖每句末二字均颠倒也。

  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引谢濂《劳谦斋公余随笔》:清高宗矜博雅。相传一日入孔子庙,某翰林从。高宗指碑前之翁仲,问为何物。某翰林误对“仲翁”,高宗笑颔之。次日,出七言一章诒之云云。

  易宗夔是我省湘潭市人。《新世说》成于民国七年九月。蔡元培写有跋语,说该书“见闻所及,精择而雅言之,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可“与正史相发明”。两书都未明确写出词臣、翰林姓名。出事原因及引诗都有出入。贬地一作“江南”,一作“潮州”,显然都不可知有杨琨贬死施南这一真人真事。这是《清诗纪事》再版时应该认真更正的。

  杨琨诗,《沅湘耆旧集》仅搜寻到一首。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谨录于后,以见先生抑郁不平之气,直与太白相接,并不是好欺侮的。

  建平署中感述

  夜郎天万里,一笑不如归。地僻居民少,官闲壮志违。
  文章将底用?身世未全非。问月时呼酒,吾将老钓矶。

  题下有自注:“案:施南府有问月亭,俗谓太白谪夜郎,即其地也。”题中“建平”是旧郡名,三国吴置。君治在今重庆市巫山县。清施南府治则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三国时属建平郡。至于杨琨生卒年月、贬官时间,得查杨氏族谱。先生后人,繁衍至今,应该不少。书香门第,后继应该大有其人罢。(作者:欧阳楠)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 0网友评论
注册新化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刊登黄页 免费宣传推广 打造新化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联系电话:13638489191

本站官方QQ群:54858901 | 客服QQ:点击发送QQ消息 | Email:76008608@QQ.com

蚩尤故里 新化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 http://www.xh1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