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化在线 - 新化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首页 | 新化卫星地图 | 对本站的建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紫鹊界现状思考

来源/作者:新化在线 录入:新化在线
2014/5/18 14:31:16 浏览:正在载入...

  一、紫鹊界现状的问题

  1、大面积的梯田变成了梯土或者荒芜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和审美度。现在紫鹊界梯田不断地荒芜,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几乎每个村每个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号称贡粮田的黄鸡岭梯田,据金龙村村主任罗教为反映,现在黄鸡岭梯田5/6已经荒了,1/6的田靠天水和自身的几眼山泉养着;梯田核心景区龙普村共有梯田547亩,据村干部反映,已经荒100多亩;石峰村有梯田452亩,现在有一半改了土或者废弃了;龙普村9组有梯田42.7亩,现荒了12亩多;石峰村2组15户54口人仅有梯田30余亩,现在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田还在种水稻,其余的只能种植红薯、玉米或者干脆废弃。这种现象在紫鹊界的山山岭岭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在远离核心景区的长石村、直乐村、石禾村荒废的梯田就更多了。紫鹊界的许多老乡对我说,再过几年,紫鹊界的梯田恐怕就更少了!

  2、水资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过去,一些媒体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紫鹊界梯田是天然的自流灌溉系统”,基本是属实的。这里要强调的是:紫鹊界梯田的灌溉,不需要修水库、修山塘,有天然的水资源,同时有一个科学的管水用水系统。其灌溉的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花岗岩层裂隙水和土壤空隙水,巧引巧灌,每一处小水源形成小自然灌溉系统,组成无数个灌溉群块;二是在高处拦截山涧水源,再依山势开挖沟渠和分水闸门,逐级灌溉梯田,同时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管水办法,以保证梯田的水利灌溉。这是紫鹊界梯田的最大特色。

  近年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植被的减少,以及修建公路的影响,水资源大有减少,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紫鹊界梯田过去形成的灌溉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没有及时进行修复,久而久之,原有的水利设施、灌溉办法都逐渐消失。丫髻寨有一条山溪从荆竹村流来,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几米高的水坝,左右各有一条主渠道,右边的灌溉金龙村的梯田,左边的主渠道又有四条分渠灌溉黄鸡岭300多亩和石峰村1、2、4、5、7组的270亩梯田,可这条渠道早几年就被损坏了,由于凑不到资金没有及时修理,结果越损越坏,恶性循环,致使黄鸡岭和石峰村大量的梯田被废。龙普村9组,原有一条几百米长的水圳,灌溉25亩多梯田,现在烂得像“探筛”(方言,一种用竹篾编制的有眼的筛子),到处漏水,田都荒了。又由于紫鹊界梯田的土壤系沙壤土,天生需要水分涵养,如果几年得不到充足的水分,田坎会自然垮塌,再行恢复就很困难了。

  3、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面临严重挑战。过去,紫鹊界种田,一般要搞两犁两耙,即要将地翻转两次并整平,要用田泥搭糊田塍,要修刴田坎,这些都是插秧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可现在是能省的则省了,比如,现在大多只搞一犁一耙,有的甚至不搞犁耙,直接就把秧苗插到田里,人称“免耕法”,田坎也只剁一节或者干脆不剁,任茅草自然生长。

  4、景区内农民任意修建违章建筑,随意修建宅院公路,乱砍、乱伐、乱葬现象亦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和观赏性。等等。

  二、造成紫鹊界现状的原因

  水资源的减少和水利设施的破坏是紫鹊界梯田荒芜的直接原因。水是田的命根子,水利设施损坏了,必然导致梯田的荒废。据龙普村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数据,上世纪80年代,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1600毫米,最多的年份达到1680毫米,进入21世纪,2003——2005年,年平均降雨量是1213——1434毫米之间,减少了200毫米左右,加之管理上的失调,已经不能保证梯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致使渠道损毁越来越严重。金龙村村主任罗教为告诉笔者,他是县政协委员,对于金龙村黄鸡岭渠道损毁问题曾写过提案,要求县政府重视给予资金支持,以利修复,可得到的答复是“鉴于我县财政困难,上级对我县的水利投资锐减,……对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几乎没有,小型渠道的清淤堵漏工作主要由受益户自行解决”而作罢(引自新化县水利局[2005]09号文件《关于县十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14号提案的答复》)。石峰村党支部书记邹序洪说,他们村里因水利灌溉问题荒了许多田,他知道有一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曾多次向县里相关部门反映,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曾两次到现场勘测,计划在石峰村埋地下管道2000米,以灌溉村里1、2、7组190亩梯田。可这个计划也遭到了有关领导的否决,理由是,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不能随意动土。直至今天,这个计划不能变为现实。就因为紫鹊界梯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阳光反而照不到那里去!

  当然,紫鹊界梯田荒废了那么多,水,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还有——

  其一,种田越多,亏损越大,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5年,笔者帮助写申报书,和水车镇的领导到龙普村4、5组搞典型梯田片区抽样调查,与地方农民算账,种1公顷田农民需要从口袋掏出去的钱是5000元——7000元,也就是每种1亩梯田需要330元——480元的成本,另外从播种到收割归仓还要25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按40元计算也是1000元。最近,笔者和龙普村老农奉光磊算了一笔细账,种1亩田的成本是:谷种2.5斤,37.5元;薄膜2斤,15元;尿素、氮磷钾肥155元;农药(洒4-5次)100元;牛工1.5个,150元(这是指浸冬的水田,如果是干田则要增加1个牛工,须多付100元,而现在紫鹊界梯田至少有1/2的田无水浸冬)。以上加起来共457.5元——557.5元,人工25个。假如1亩田产稻谷1000斤,卖800元,除去成本,农民每一个工作日收入只有14元左右。奉光磊说,近几年,政府为鼓励农民种田,每亩田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即使把这笔钱填补进去,农民种田仍然是一笔亏数,而且种得越多,亏空越多。为了保证基本农田的种植,一些地方提出每荒一亩田要罚200元,有些农民宁可挨罚也不种,或者改种玉米、红薯,以应付罚款。据奉光磊说,农民外去打工,一个劳动力至少也要赚60——100把块钱一天,到了年底总要赚几千元回来,而农民单靠种田,累死了一年也搞不到几千块。

  其二,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是老幼妇残,削弱了农业这个基础的建设力量。这里有几个调查数字可以说明这一问题:2005年,龙普村4、5组统计,两组43户185人,有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122人,外出打工的77人,留下来的45名半劳动力要种植157.2 亩梯田,和10多亩土。其中分布在塔古岭的梯田有248级1287丘,坡度在10——40度之间。这么大的工作量叫这些老人如何负重?2007年底,据楼下村统计,全村223户921人,其中50岁以上的老人206人。学生150人,18——49岁的358人,这些人当中外出打工的314人,占青壮年劳动力的87.7%,全村671.3亩田,91.9亩土,就全靠剩下来的40多人和那些老人们来耕种。龙普村9组,有13户55人,其中24人外出打工,未成年小孩和读书的14人,剩下的17人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要承担组里42.7亩田和4亩多旱土的耕作任务。又如石峰村2组,15户54口人,26人外去打工,在家种田的只有15人,原有30亩田和10多亩土,由于无力解决水源问题,有近20亩田变成了土,还是种不出来,荒了2亩多。上述数字已经足以证明紫鹊界梯田严重缺乏劳动力,靠这些半劳动力根本无法把紫鹊界数万亩梯田经营好。巨大的耕种压力和劳动力的严重匮乏迫使农民减少耕作程序,和降低成本,乃至不得不使用“免耕法”(就是不搞犁耙只插秧,任其生长),或者干脆废弃。

  其三,粮食多了,没地方放,也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和梯田越荒越多的重要原因。过去,茅田、水车是新化西南的大粮仓,盛产优质稻米、糯米,在水车曾建有“万谷仓”,是有名的粮食集散地。解放后,亦建有粮站,利用罗氏宗祠做粮库,以收缴公粮和收购农民剩余的粮食。自从取消公粮,撤走粮站,在县城建了中央粮库以后,水车的粮食就没地方卖了。村民们说,现在粮食种多了吃不完,卖又没地方卖,要卖还要送到100里之外的中央粮库去,除去运费所剩无几,实在是太划不来了;家里能吃饭的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所以吃不完的粮食除了烤酒就是拿来喂猪。就这样,新化西南号称“万谷仓”的紫鹊界,现在镇里居民的粮食供应大部分还得从新化县城返销进来。

  三、紫鹊界现状的思考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特就如何保护梯田,抢救梯田,如何把紫鹊界建设成有独特个性的一流景区,提四点建设性的意见。

  第一,保护梯田是紫鹊界景区的第一要务。

  首先管理层必须全面、正确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实质,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的政策法规上来,把梯田的保护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中指出: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管理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落实责任,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逐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确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四条也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

  这些文件中特别强调要“确保”景区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要“永续利用”,同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梯田是人文景观,不是自然景观,梯田荒废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就遭到了破坏和改变,县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就有责任组织力量,进行修整和恢复。因此,那种“景区不能随意动土”的说法,是对上级文件精神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是“误导”。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十四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的景物、植被、水体和地貌;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恢复植被。”这就明确说明,景区内是可以“动土”的,田坎垮了要修整,水圳坏了要修复,梯田荒了要恢复,这些都要动土,动土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梯田,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

  其次,金字招牌既可得,亦可失。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即使获得世界遗产的牌子,照样可以摘掉。菲律宾的巴纳韦梯田,号称世界天梯,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块筑成,最高约达4米,最低不到2米,总长度达1.9万公里,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还多。盘山台阶似的梯田层层升高,条条灌溉水渠自山顶蜿蜒而下, 淙淙流水渗入梯状稻田,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风光图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一个菲律宾古代先人的伟大杰作, 1992年,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巴纳韦高山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长期的乱砍滥伐和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据环保人士称, 目前一半左右的梯田可能已经不复存在。就因为保护不好,8年前,世界遗产委员会又把它列入濒危遗产名录。现在世界上已有35个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这种例子,在我们湖南的武陵源也发生过,武陵源在早期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出现了水环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坏、违法乱占乱建等问题,而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警告。

  梯田是紫鹊界遗产地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命根子,是紫鹊界的灵魂。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梯田景观破败了,内涵没有了,紫鹊界将空有其名,再好的山门、再好的游路、再漂亮的观景台也将无人问津,到那时,国家就会摘掉那些我们现在为之骄傲的金字招牌。紫鹊界梯田这块金字招牌的得来不容易,那是数十代先民的劳动结晶!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被损毁了,我们就将成为紫鹊界的历史罪人!

  为此,笔者建议管理层除了统一认识之外,要加大对紫鹊界梯田的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要申请梯田专项保护资金,地方政府对紫鹊界也要高看一点,厚爱一层,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解决紫鹊界梯田的水利灌溉和田地荒废的问题。

  第二,要下大力气打造特色旅游景区。什么是紫鹊界的特色呢?一是水利灌溉的特色,紫鹊界梯田的蓄水、保水、引水、分流、排灌有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办法,这在其他任何梯田是无法比拟的,是独一无二的,把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向游客展示出来,就是自己的特色;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大力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宗教仪式、狩猎仪式、瑶人遗址、梅山武术、山歌情歌、地方民俗、饮食文化,都具有古梅山的原生性、独特性,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创造,使之成为文化精品投入市场;三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利用山区优势,倡导开发特色旅游副产品,把柴火腊肉、风干板鸭、生态绿茶、糍粑甜酒、穇子甜荞、山珍野果、魔芋苡米、天麻笋干等地方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精包装,组织大批量生产,形成销售气候,打入国际国内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广大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回到家乡,共同开发和建设景区。

  第三,完善管理体制。现在,紫鹊界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是一个副处级单位,县旅游局和水车镇是个科级单位,旅游归口旅游局管,梯田归口水车镇管,游客归口管理处管,三个单位三张皮,究竟谁管谁?工作怎么分工?利益怎么分配?矛盾归谁解决?很难划清个子午卯酉。因而出现该管的无人管,想管的无力管,有利的争着管的局面。

  为了统一认识,统一管理,减少矛盾,共同开发,笔者大胆提议将现在的水车镇、文田镇、奉家镇合并为紫鹊界镇,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文田镇是紫鹊界的东大门,在该镇现存的大量的古街道、古祠堂、古宅院、古桥古亭古墓葬,足可以有条件申报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奉家镇保存有大量的瑶人遗址、有较为完整的苗瑶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有开发了多年的“桃花源”,把三镇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联合开发,有利于新化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二是可以减少矛盾,把资源保护、有效管理、共同开发三大要素统一起来,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第四,以人为本,充分兼顾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梯田,是生活在紫鹊界的历代先民创造的,农民是梯田的守望者、建设者,他们理所当然应该享受紫鹊界的劳动成果。因此,除了在政策上、资金投入上要给与倾斜之外,还应当学习外地的经验,从景区的收入中,拿出适当的比例来补偿给农民。要尽量做到农民种田不吃亏,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把保护梯田变成他们自觉的行动。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 0网友评论
注册新化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刊登黄页 免费宣传推广 打造新化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联系电话:13638489191

本站官方QQ群:54858901 | 客服QQ:点击发送QQ消息 | Email:76008608@QQ.com

蚩尤故里 新化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 http://www.xh1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