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化在线 - 历史人文 - 历史遗存 - 正文
首页 | 新化卫星地图 | 对本站的建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化十大知名古建筑

来源/作者:新化在线 录入:新化在线
2015-05-03 10:26:18 浏览:正在载入...
  北塔

  新化自建县始至清雍正九年(1731)止659年间,邑人中进士者才14人,中举者也仅43人。风水先生认为须在北面建一塔才“文峰峻”。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姚奋翼召邑人建木塔于城北渡口边。结果第二年乡试中7人,特别是杨琨参加保和殿朝考,名列前茅,授职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新化踏进翰林院第一人,全县举额赞许,都说是建塔的大功。后木塔倾塌,人们发起募捐,在原址上修建石塔。于嘉庆十五年(1810)秋起工挖地基,并“仿古法,中镇金龟,四方安藏珠玉”。因资金所苦,时建时停,直至道光十四年冬(1834)方建成,历时24年才建成。北塔建成之后,新化文风始盛,从雍正九年至清末181年间,中进士30人,其中翰林5人,中举者254人,较之前在数量上有很大提升。 1981年,新化县人民政府将北塔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风雨桥

  龙潭风雨桥位于新化县温塘镇与田坪镇交界处,跨资江支流油溪河上游,曾是古安化梅城经伏口、田坪、温塘、油溪再到新化梅城的必经之道。该桥始建于清咸丰8年(公元1858年),为石墩悬臂式木廊风雨桥,四墩二十扇,全长约50米,宽5米,桥身用巨木层垒搭接,正中建有四角攒尖顶阁楼,中置神龛和石碑,两端也建庑殿顶阁楼各一个,建筑风格完整地保留了当地原住民侗族文化特征,是一座集文化艺术性、实用性一体的古建筑,也是娄底境内资水流域年代久远、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之一。1994年,该桥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洋溪文昌阁原名回澜阁,位于古梅城西南三十里的洋溪镇洋溪河龙潭湾。座落在洋溪东岸山坡上。始创建于乾隆丙午年(1786年),后于光绪戊年(1888年)重修,系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占地270平方米,座北朝南,正在楼阁式二层六角,翘角,上有风铃,攒尖,置彩色瓷宝顶;阁一层南开前门,北开后门通天井。门楣上有精美石刻“回澜”二字,二旁有对联“日月光华瞻圣教,山川灵淑蔚人文”。充分表述了前人建阁的真实内涵。院内四壁有碑四块,主要记述士林乡绅创办三乡社学,会文讲学及修阁之事。据道光《新化县志》载:“洋溪文昌宫,治南三十里,邹洁廷等公建。”同治《新化县志》载:“洋溪有月光水,出九溪山,西注苍溪,有回龙山,有回澜阁,即文昌阁,在龙潭湾,乾隆戊申年建,道光戊戌年复修。” 至今完好,现为新化五中校园一部分。1981年12月,由新化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洪岩风雨桥

  杨洪岩风雨桥座落于坐石乡杨洪岩村,似一条巨蟒横卧在油溪河上,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此处深山峡谷,偏僻荒凉,是过去新化通安化的咽喉要道之一。杨洪岩风雨桥本名永镇风雨桥,至今有250余年的历史,桥头桥边竖着不少石碑,有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年)仲春告竣时立的功德碑,还有嘉庆十八年癸酉及光绪年间修葺立的复修碑,甚至禁药鱼碑等等,大大小小,数量有32块之多,满清一朝就有23块。据说此桥为新化、安化二县乡民合修,当时两县各建一端,互为比赛。河中有一天然礁石为基,再砌石为墩,恰在木桥中心点。桥长46米、宽4米,木梁木柱,上覆青瓦,两端为彩绘翘角牌楼,皆雕有小巧玲珑的青龙白虎。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百多年的忍辱负重,也丝毫没有改变它那伟岸的身姿,依旧端庄,依旧古朴,依旧雄奇,依旧结实。

  西团书院

  西团书院位于琅塘镇白云村,是新化县曾任梧州知府的王子寿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创办。民国十五年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教室8间,图书室1间,备课室1间,室内白灰粉刷,小青瓦面,木回廊与栏杆、门窗对称,采光通风良好。曾是新化、安化、溆浦三县学生争先入学的文化圣地,也是原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将军之母校,学者遍及香港、台湾、德国等,不少海外学子都在这里深造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之才。抗日战争时期,县立女子中学迁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白云学校,也是新化县第四中学的前身,该书院是新化县唯一较为完整、反映教育历史和农村启蒙教育的珍贵遗产。

  油溪石拱桥

  油溪石拱桥位于县城东北50公里晨光乡境内,原名横溪桥。横跨油溪河上,是通往安化县梅城的公路干线桥。桥长33米,宽8米,高32米,石拱半径11米,独拱,南北向,全用石料砌成。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5年),同治十年(公元1872年)维修,1979年桥面铺砂加固,始为公路桥。桥北端倚天然岩石为墩,南端以石栏雕刻有大蜈蚣,须鳞可辨,栩栩如生,南端桥头有石狮一对,昂头若啸,威武雄壮;桥上有大小雕刻远近闻名。该桥是当地劳动人民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和靠人力架设的,堪称中古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1982年12月,由新化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竹园——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化县奉家镇上团管区,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大门正面为圆型拱门,两边为一层砖木结构房屋,其它三栋为“凹”字型双层砖木回廊式风格,回廊与栏杆、门窗对称,共有房屋80余间。1935年12月1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进入新化,设军团部于此。旧址反映了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一段难忘历史,是典型的红色教育基地。2011年入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新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王爷山鸭婆桥

  鸭婆桥位于古王爷山地区的西河镇鹅塘村,因横跨沧浪河,又名沧浪桥,传明代文人陈文壁会吕洞宾于此,诗词唱和,一时风雅,后人又名之曰会仙桥。桥两头有石级十余,上有亭,曰沧浪亭。亭宽二丈,长四丈,青瓦覆顶,六檐展翅若飞,亭上双排板座并栏杆皆巨木削成。

  附:吕洞宾诗

    几年不见陈文壁,今日相逢两鬓霜。

     记得昔年溪上坐,也曾一曲咏沧浪。

  上溪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位于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始建于清道光丁亥年(1828年),因故地卑湿,梁柱腐朽,于民国12年(1923年)异地重修于此。祠堂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建筑面积2166平方米,依次为戏楼、正殿、两侧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天井。宗祠正门牌楼为八柱三门斗拱重檐歇山顶。牌楼正中为清代直隶制台杨世福手书的“杨氏宗祠”横匾,两侧有抱鼓石座和杨世福书写“环青堂甘泉记”石碑等,祠内珍藏有匾额、柱联、花轿和精美的镂空“双龙戏珠云龙图”工艺木雕。宗祠梁、枋、门窗及墙壁上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雕塑和壁画图案十分丰富,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准,整个宗祠为我县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2004年公布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向东街

  向东街位于新化县上梅镇,是靠近资江渡口东西走向的一条老街。新化县城在清康熙年以前,城外无街道。康熙十二年(1673)以后,陆续向城外扩建街道,修建了东外街、向化街、大码头街、井头街、青石街、永兴街等,向化街即现在的向东街。所建街道宽2.5米至3米左右,泥土地面。民国二十七年到二十九年(1938—1940),政府对街道进行全面整修,两边住屋各后退5尺,拓宽街道为6.5米,总长达2257米。路面用大青石板铺砌,两旁设下水道,整齐划一,雨止路干,为当时全省第一流县城。当年资江水路航运繁荣,上通武汉,下达益阳。向东街也一直是县城的中心街道,集家坊、商贾、集市为一体,码头上船来帆往,街道上人声鼎沸。如今,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向东街在城市改造中被保存下来。驳的青灰色里,藏着神秘的故事。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 0网友评论
注册新化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刊登黄页 免费宣传推广 打造新化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联系电话:13638489191

本站官方QQ群:54858901 | 客服QQ:点击发送QQ消息 | Email:76008608@QQ.com

蚩尤故里 新化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 http://www.xh1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